close

   日本借助動漫跨越疆界的文化感召力,潛移默化中加大日本文化的宣傳力度,在外交手段上實施柔性化調整,以此影響他國的社會輿論,改變國內外民眾的價值認同。
 

  日本是一個動漫大國,今年早些時候,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一次題為「文化外交的新構想」的演講中,提出了一個「動漫外交」的策略,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家的重視。日本動漫緣何能雄踞動漫市場長盛不衰,且呈愈演愈烈之勢?麻生外相「動漫外交」的內涵是什麼?動漫作為日本文化傳播的形式之一,是採取何種傳播技巧來佔領輿論制高點的?這些皆為人們所關注。
 
  「動漫帝國」與「動漫外交」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致力於用它精心打造的「動漫帝國」來影響年輕一代,其文化傾銷策略無疑已經成為日本宣揚民族文化、提高國際影響力、增強價值觀認同感的「倍增器」。今年4月,麻生太郎外相在「文化外交的新構想」演講中明確提出,日本應大力開展「動漫外交」,即通過推廣日本的漫畫書和動畫片,來贏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民眾的心。

 
  「動漫外交」的提出不是空穴來風,早在1963年,日本動漫大師手塚治蟲的長篇動畫片《鐵臂阿童木》由NBC電視公司購買後,在美國播出大獲成功。隨後,包括中國在內的40多個國家相繼播出了這部刻在一代人記憶深處的偉大作品。1978年《高達戰士》在法國第二頻道播出,從此日本動漫開始打入歐洲市場。鑑於日本動漫跨越疆界的文化輻射力,1985年日本政府明確提出要以此介紹和展示日本的經典文化,使日本從一個經濟大國轉變為一個文化輸出大國。從此,傾銷大眾文化便成為日本持續至今重要的文化策略,一方面給它帶來了巨額的經濟利潤,另一方面,它也直接影響著受眾的價值觀,進而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至1996年,日本漫畫發行量達到頂峰,1億2千萬人口的日本,竟出版了17億冊漫畫,年書刊銷售總額為25000億日元,而漫畫雜誌和單行本就佔有5500億日元,佔全國總發行量的22%。在國內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日本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會公布的數據,2003年銷往美國的日本動畫片以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為43.59億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收入的四倍。如今,全世界播放的動漫作品有60%以上來自日本。目前,除動漫本身外,由動漫衍生出的文具、玩具、遊戲軟件和服裝等已經在全球形成一個巨大的日本動漫產業鏈。

   如今,日本政府希望通過世界聞名的日本動漫藝術「打磨日本的形象,推銷日本的夢想」,通過「動漫外交」和文化輸出讓人聽到「日本」一詞,立刻想到的是「明快、溫暖、漂亮和Cool。」事實上,正是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動畫、漫畫以及電玩遊戲中,以張力十足的對白、曲折刺激的故事情節、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活潑可愛的動漫形象將受眾眼球牢牢吸引住,其間揉雜著日本化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和是非善惡標準也得以迅速而廣泛的傳播。於是,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機器貓以及窈窕修長的美少女戰士們,都成為日本的形象大使,大大增加了世界各國對大和民族的認同感,以及日本被了解的機會。


   潛移默化傳播日本文化

   在日本,官方每年的白皮書一般都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文字版,一個是漫畫版,小學生通過漫畫都知道政府在幹什麼。而政治黨派也常常以漫畫為宣傳手段,在選舉中散發漫畫傳單﹔對外,日本官方無條件將《足球小將》的動畫給伊拉克的電視台播放,希望透過作品讓伊拉克人民了解日本優秀的民族特性以及堅韌不屈的精神,並把《島耕作系列》送給海外的官員和企業,希望他們藉此知道日本社會的運作。

 
  本身就是漫畫迷的麻生外相對動漫產業高度評價:「你們(動漫業人士)所做的事情已經抓住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年輕人的心,這是我們外務省永遠也做不到的事情。」
 

  事實的確如此。日本動漫藝術頂級水平的大師們將東西方文化和審美情趣融匯一身,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集體意識。在其作品中,具有東方價值觀念和麵孔的主人公生活在西方的世界裡,「脫日化」的形象,大大的眼睛、金黃的頭髮、白人的臉型以及曲線誇張的身材,有意為之的「全球性」和對人物、地域的「文化模糊」處理,使日本動漫能夠迅速地被世界各地區的受眾理解和接受。
 

  這種全球攻略非常符合日本學者加藤週一的分析,他認為日本文化是「雜交文化」。這樣的文化具有天生的接收和融合能力,能在保護自身文化的同時,吸收和消化異域文化,「在自己的文化之樹上結出本土和全球化兼容並蓄的果子」。

   日本動漫的另一個特點是對受眾心理特徵的準確把握。日本動漫巧妙地把現實與虛幻融合到了一起,把舞台重新搬回人類的時空,並加入很多在現實中很難辦到,但在理論上似乎行得通的元素,這既為青少年排除了虛假的印象,又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像《聖鬥士星矢》雖然借用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但主角都是人類,而且就是青少年,甚至雅典娜也是降世的富家少女,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故事所發生的時空也是現代,有飛機電話等種種常見的道具。片中的打鬥都用了科學的手段加以處理,比如空氣盾,光速拳等,有了這些鋪墊,影片中所宣揚的熱血精神才顯得真實可信,並為動漫迷們所熱衷和效仿,迅即廣泛傳播開來也就絲毫不足為奇了。

   不可否認的是,文化從來都是精華與糟粕共存,文化交流中善意與禍心共生。早些時候,日本出版了《嫌韓流》和《中國入門》兩本以肆意歪曲歷史、醜化韓國人和中國人為主要內容的漫畫書。其中《中國入門》不但否認南京大屠殺,為罪惡昭彰的日本731細菌部隊翻案,還稱中國的思想、文學、藝術、科學等都「毫無吸引人之處」。

  《嫌韓流》則借一名日本年輕女子之口狂妄聲稱:「韓國文化當中沒什麼好值得驕傲的。」「韓國今天的成就是日本一手打造的。」令人吃驚的是,這樣兩本充滿鄙視、煽動仇恨的漫畫面對中韓兩國人民的強烈抗議,既沒有引起日本動漫界的反思,也沒有引起日本普通民眾的批評與反對,且一上市就連續保持日本4個月最暢銷書記錄。日本主流媒體之一的《產經新聞》在報端顯著位置赫然寫道:「《嫌韓流》一書極其理性,沒有失去平衡感。」
 
  不少人士擔憂,這些赤裸裸宣揚狹隘民族意識、為歷史罪責翻案的漫畫,會通過日本政府的著力推銷,毒害亞太各國的下一代。事實上,對日本動漫廢寢忘食的痴迷者們,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也日漸接受了日本的文化和價值理念,他們欣賞《灌籃高手》的好勇鬥狠,認同《愛情白皮書》中的勾心鬥角,衷情《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冷漠凶殘。

   日本動漫與電影極其相似,在追求持久影響力,使受眾獲得知識和視覺刺激的同時,動漫還重視對人生、時代和社會的反思、對人性自我的剖析,從而引發受眾的思考,賦予動漫深、廣、遠的思想內涵。如,1995年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直到今天關於其思想內涵的討論在日本還沒有結束。在《幽猶白書》《獵人》《棋魂》《犬夜叉》《海賊王》《名偵探柯南》《EVA》等作品中,熱血、夢想、奮鬥、永存、忠誠、背叛、選擇、妥協、迷茫、反思、愛與恨……交織在一起,使得受眾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文化錯覺,其影響與後果甚至可能要在若干年後才會逐漸顯現,日本漫畫對受眾最大的威脅恰在此處。
來源:《環球》雜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